5月13日,昆仑桥街道召开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,以“强机制、提素质、重监督”为核心,通过创新制度设计、强化队伍能力、完善监督体系,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昆仑桥街道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。
会议审议通过了居民议事会四项核心制度,从议事规则、权责划分到监督落实全流程规范化管理,构建了“群众提、集体议、街道办、社会评”的闭环管理模式。通过建立定期会商、动态公示等机制,将分散的民意收集整合为系统化治理方案,推动基层决策从“经验导向”向“制度导向”转变。
街道遴选38名政治素养高、群众基础好的居民代表,建立专业化议事队伍,成员涵盖市人大代表、街道村(社区)干部、企事业单位代表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。通过明确“民情联络员、政策宣讲员、决策参谋员、履职监督员、群众服务员”五重角色定位,引导议事员在集民意、解民忧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。此次会议票决确定的“城南村建新桥修缮”和“直四牌楼商住楼地面提质改造”等民生实事项目,正是议事员精准对接群众诉求的成果体现。
会议创新建立立体监督网络,组织议事员对12个街道站办所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评议,形成“评议-整改-监督-评价”的全流程监督链条。通过引入居民满意度测评,将群众口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尺,倒逼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效能,推动基层治理从“单向管理”向“多元共治”转型。
此次会议不仅是街道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,更体现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方向。通过构建规范化议事平台、培育专业化议事队伍、完善立体化监督体系,有效激活群众参与治理内生动力,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可复制样本。下一步,昆仑桥街道将持续完善议事会运行机制,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,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(一审:李奇林二审:张积粮三审:梁爽)